流浪

已回到中国,已回到北京,已回到自己那个小窝,已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;熟悉的北京地铁,熟悉的人们,熟悉的吵杂声,熟悉的空气,熟悉的食物,熟悉的面孔。不知道为什么,脑袋里有种莫名的陌生,或许是因为出去太久了。

回到北京一直都很想为这次旅行写点什么,可是试过很多次,没有灵感,文字输入了又删掉,不知道为什么一点都没有灵感。每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电脑屏幕发呆,直到最后把文章的标题确定为“流浪”之后才开始有了一点感觉,才使我完成这片文章。

对,我想只有“流浪”这个词语才能表达我心中那份感觉。然而流浪这个词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另外一个词语“流浪汉”。很小时候时候我记得好像见过有流浪汉到家里乞讨,这是我对“流浪”的最初印象。然而这些年随着我到处“漂流”,对这个词语我有了新的认识,我本省就是一个“流浪者”。

在这次旅行中,很多人都会问我,怎么说服我的父母让我出来旅行,我的答案都是“我17岁就开始去其它城市开始工作了,所以我很独立,我有自己决定权利。”。我以为我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?然而在花莲的时候,我的宿主Mike又问起这个问题,而且他和我进行了更深的交流,这使我不得不重新去思考这个问题。

因为一直在北京,所以每次旅行出发时父母都不会知道,我的父母都是在我旅行中才知道我去旅游了。每次要不是我主动打电话告诉爸妈我现在在什么地方,就是我爸妈打电话给我,在通话中问我现在在干什么,我就如实的告诉他们我现在某某地方旅行。然而这次旅行我准备了很久,我本来打算出去旅行337天,所以在出发那个月我把很多东西都寄回家了。寄回去的东西包括我心爱的书。本来打算把书给朋友的,可是没有人愿意收留她们,我又不舍得扔掉,所以我还是把她们都寄回了,虽然运费可已买好十几本新的书了。寄完这些书之后我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,本来是打算告诉他们我计划,当电话接通时,却怎么也说不出口。到了出发的前一天,只是勉强的告诉了父母,父母也无赖的接受我的决定。所以我根本不是说服我父母,我甚至在做准备的时候就没有把说服父母这事情安排在里边。所以当Mike问我是否想家的时候,我才明白其实家对我来说只是符号,家里只是有亲人的地方。加上我这几年到处漂泊,工作也非常忙,家里的那种感觉早已经是朦朦胧胧的了。所以我一直独立,我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决定的,不受别人影响,这才主要的原因。

旅行前订的在台湾的唯一计划是去三毛在新竹故乡五峰乡。虽然当时我的朋友告诉新竹没什么可看的时候,我还是坚持去了。去了之后,见到了三毛生活三了年的“梦之屋”,看着看着突然流下了一滴泪,突然好想跟随三毛去撒哈拉。在心里告诉三毛沙哈拉的故事永远也不会有结局,希望她能好好的照顾自己。

不知道为什么,随着岁月不断的增长,人也变得比较脆弱,遇到很多事情都掉泪。前段时间听着王菲的歌感动的流出了眼泪,看到关于印尼排华事件心里也默默的伤心。这个世间存在太多的悲欢离合,我们需要坦然面对。而经历过这场旅行,我对自己说“对自己好一点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”,所以我现在很轻松,心里没有一点的抱怨,也没有觉得自己特幸福。

这段时间一直在听网络电台,特别是一个叫“夜未眠”的网络电台。里边有一期节目叫“素色流年-碎语”我一直来回听了很多遍,我开始发现这些电台做的真的很好,很多主持人都是无私去做这件事。这段时间也听了很多其他的电台,我发现我有点喜欢网络电台这个工作,所以我购置了一些录音设备,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成立一个网络电台,我更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这个能力和兴趣,但是我会去尝试,因为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”这是我自己对自己说的。

流浪一个地方,流浪一段岁月,流浪一部人生。爱生活,爱自己,爱旅行,去流浪吧!

 

http://www.xiami.com/song/1770629102?spm=a1z1s.3521865.23309997.1.0u4O5f

 

 

打赏

6 thoughts on “流浪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